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巴西殖民时期耶稣会传教史
转载
张纯碧于 2017/01/19 16:32:35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网络
作者:巴西通
6620 阅读
0 评论
2 点赞
巴西殖民时期耶稣会传教史 陈太荣 刘正勤
巴西殖民时期宗教史主要是耶稣会的传教史。耶稣会由西班牙洛跃拉(Ignacio de Loyola)于1535年在巴黎创立,1540年获教皇正式批准,总部设在罗马。耶稣会反对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维护中世纪封建神权统治。应葡萄牙国王若昂3世请求,耶稣会于1540年入葡,又由葡传入印度、非洲、日本、巴西(1549年)和中国(1574年)。耶稣会于1773年被教皇克雷芒14世解散,1814年又被教皇庇护7世恢复。
1549年3月29日,巴西耶稣会传教团第一批6人在诺布雷加司铎(Manoel da Nóbrega)率领下同巴西首任总督Tomé de Sousa 一起抵达巴西总督府所在地萨尔瓦多。在诺布雷加和安奇埃塔(José de Anchieta,1553年抵巴)两位神父的领导与努力下,耶稣会传教团在16世纪的活动非常出色。他们 在巴西土著印第安人中传播天主教教义,皈依印第安人信仰天主教,反对奴役印第安人,建立教会学校和印第安村寨,垄断印第安人的劳动与贸易,负责巴西的教育与文化,对巴西领土扩张与政治统一提供积极的合作,可以说,渗入了巴西殖民地时期发展的各个方面。耶稣会活动同葡萄牙王权和巴西殖民者掠夺印第安人的行径发生了严重冲突,导致葡首相庞拜尔侯爵于1759年下令把耶稣会传教士逐出葡萄牙本土及葡属殖民地,耶稣会传教团在巴西共存在210年之久。
一、 深入印第安人中传教
诺布雷加等6人是第一批抵巴的天主教传教士, 诺1549~1570年担任巴西教会活动领导人,1553~1559年为巴西大主教。
耶稣会传教团到巴西后立即深入巴西内地在印第安人中间布道天主教教义,皈依土著人信仰天主教。但巴西耶稣会传教团同其他天主教教派在如何对待印第安人问题上存有歧见。耶稣会认为基督化为第一位,可以容忍印第安人的风俗习惯,传教是吸引印第安人接受欧洲文化的一种方式。但其他教派认为,印第安人只有学会葡语、学会像欧洲人一样着装与行事方能对其进行冼礼。
诺布雷加和安奇埃塔是巴西早期主要福音传道者,他们主要在巴西东南部地区进行传教,安奇埃塔是Reritiba(今Anchieta)、Guarapari、Cubatão和圣保罗(1554年1月25日建)4镇的创建人,并在圣保罗建立了教会学校。1563年,安奇埃塔等耶稣会传教士做分化瓦解与法国人结盟的里约热内卢地区的Tamoiós 族印第安人的工作,说服了Temiminos族印第安人酋长Araribóia放弃攻打葡萄牙人,帮助葡总督赶走盘据里约热内卢的法国人。
耶稣会传教士在圣保罗内地建立了许多传教区印第安人村寨,但圣保罗人“旗队”不断攻打这些传教区印第安人村寨,捕捉印第安人为奴。巴西耶稣会传教团反对奴役印第安人,不断向罗马教皇告状,教皇再次谴责奴役印第安人。1639年双方发生激烈冲突,圣保罗人于1640年把耶稣会传教士赶出了圣保罗地区。直到1653年巴西耶稣会传教团承诺不再过问圣保罗“旗队”猎捕印第安人为奴的远征活动后,才重新获准返回圣保罗地区。
在17世纪,耶稣会传教士安东尼奥••维埃拉在巴西东北部地区的活动也非常出色。他在劝说政府设立“巴西公司”之后,于1653年来到巴西。他获有国王的授权在巴西改善印第安人的地位。到了殖民地以后,他以生动的叙述向国王报告了印第安人-—特别是亚马孙地区的马腊尼昂和帕拉地区的印第安人-—被奴役的可怕情况。他怀着改善土著命运的热忱回到葡萄牙,得以说服国王,把印第安人安顿在耶稣会教派的单独管辖之下。
维埃拉这样得到撑腰之后,有效地贯彻了敕令,争取到印第安人的广泛解放。愤怒了的巴西人在马腊尼昂作乱,于1661年把这个教派驱逐出去。如同前几十年在圣保罗的情形一样,只在耶稣会教徒放弃了支配印第安人的很多权力后,他们才得到允许可以回去(1663年)。可是,他们立即着手恢复他们的控制。到1684年,他们在杜绝奴隶贩子从海岸进犯方面做得如此成功,以致他们的活动成为那年贝克曼起义的一个原因。那年以后,他们转而在亚马孙地区进行更深入的传教活动。
耶稣会传教士和圣衣会修士(Carmelitas)是最早越过西葡分界线进入亚马孙地区腹地传教的葡萄牙人,他们对开拓巴西北部地区疆土起了开路先锋的作用。耶稣会传教团在巴西辽阔的大地上建立了约30个传教区,聚集与保护了大批印第安人。这些传教区主要分布在今亚马孙地区的几个州、马托格罗索州、南里约格朗德州等地,许多传教区村寨后来发展成为城镇。
二、 负责承担巴西中小学教育
巴西耶稣会传教团除对印第安人传教、推动巴西农牧业与手工艺品生产外,还负责出生、结婚与死亡登记,深入研究巴西土著人文化,在巴西负责中小学教育与音乐教育、筹建大学。
在1759年耶稣会被逐出巴西之前,巴西的中小学教育一直为耶稣会所控制。耶稣会在巴西萨尔瓦多、圣保罗、奥林达等地一共创办了10所学院、4所神学院和1所修道院,教授的课程有拉丁文、希腊文、希伯来文、修辞学、神学和哲学。接受教育的大多为男性克里奥约人(生在巴西的白人),还有少数梅斯蒂索人(mestiços,印欧混血人)和穆拉托人(mulatos,黑白混血人),女孩子只接受家庭教育与宗教教育。印第安人和黑人享受不到教育的权利。在耶稣会离开巴西后,教育改由其他天主教派掌管。
安奇埃塔神父刻苦学习图皮印第安人的语言“图皮南巴语”(tupinamba),于1595年出版了《巴西沿海地区通用语言的语法技巧》(A Arte de Gramática da Lígua Mais Usada na Costa do Brasil)一书。他编纂了首部图皮南巴语语法,并以图皮南巴语为基础,加上源自葡萄牙语的一些词汇创立了图皮普通话“Nheengatu”(奈恩加图,图皮语为“好语言”之意)。耶稣会全力推广这一土著普通话,不光在印第安人中推广,还在白人和梅斯蒂索人中进行推广。这样,在巴西就形成了葡萄牙语和土著普通话并存的双语制,这一语言现象一直延续到18世纪中叶。1727年,葡国王下诏禁用土著普通话“奈恩加图语”,但受到巴西人民的抵制。1757年,葡国王再次下诏只准讲葡萄牙语,禁绝土著普通话。奈恩加图语虽被禁用,但其大量词汇(有关动植物、医药、饮食、家庭日用品、神话传说、地名、专有名词等)融入了巴西人使用的葡语里。巴葡在发音、语法、词汇、含义与拼写上同葡葡有所差异,被语言学家们称为“软绵绵、甜丝丝的葡萄牙语”
2005年,巴西亚马孙州São Gabriel da Cachoeira市议会通过决议,确定以“奈恩加图语”为该市的官方语言,这是巴西全国唯一一个以土著普通话为官方语言的城市。
三、 巴西耶稣教团重视研究巴西土著人文化与习俗
巴西耶稣教团对巴西印第安人的风俗与语言进行了考察研究,在人种学和语言学方面做出了贡献,成就突出的有诺布雷加和安奇埃塔。诺布雷加的代表作为《使异教徒皈依天主教对话录》,述及了土著印第安人的风土人情。安奇埃塔出版了《巴西沿海地区通用语言的语法技巧》一书,编纂了土著人图皮南巴语的语法与词汇,创立了盛极一时的土著人普通话“奈恩加图语”。
安奇埃塔也是巴西诗歌与戏剧的创始人,是巴西文学发展史上第一个重要人物。为了对印第安人进行基督教化,他用图皮语做诗宣传教义。除留下对巴西殖民地状况有价值的描述之外,他还用葡萄牙语和拉丁语写了宗教性的戏剧与歌曲,并以葡萄牙语、西班牙语与图皮语书写和宣讲教义,最突出的是他那三千节献给圣母玛利亚的诗篇。到目前为止,他的全部作品尚未尽数发掘出来。
此外,还有一些传教士也写了不少有关巴西自然与地理情况的文章。安东尼奥•维埃拉(Antônio Viera, 1653年到巴)写下了著名的《讲道集》(Sermões),对巴西社会状况做了生动的叙述。与维埃拉同时代的西芒•德瓦斯康塞洛斯于1663年在里斯本出版了《巴西教区耶稣会志略》,此书一直被认为是关于这个教派的标准权威论述。近代出版了巴西耶稣会史(7卷)和圣保罗耶稣会史(3卷),大大补充了这本著作。佩罗•马加良斯•德甘达沃于1576年出版了《论巴西的土地》,费尔南•卡尔丁约1584年出版了《巴西的气候与地理》,加布里埃尔•苏亚雷斯•德索萨也出版了《1587年纪述》。
在17~18世纪交替之际,葡萄牙正经历蔗糖贸易衰落,同时也刚开始感受到矿区新财富的影响,意大利籍耶稣会传教士于1711年出版了《巴西香料与矿产的文化和财富》(Cultura e Opulência do Brasil por sus Drogas e Minas)。此书详细叙述了巴西刚刚开发起来的金矿“神话般”的产量、畜牧业的规模、糖厂数量、它们带来的财富,还叙述了矿区发现及人们涌入内地影响所及的变动中的社会图景。葡萄牙政府担心此书会唤起外国人的贪欲和巴西人的民族自豪感,立即禁止发行。
四、 耶稣会被逐出巴西
最早进入亚马孙地区的是巴西耶稣会传教士和圣衣会修士(Carmelitas), 他们从17世纪中叶起就在印第安人中进行传教,建立传教区村寨。西班牙耶稣会传教士早在索利芒斯河地区和Jurua河流域建立了许多传教区村寨,他们阻拦葡萄牙人前进,葡萄牙政府下令驱逐这些西班牙传教士。西班牙传教士被赶走后,巴西各教派的传教士在1678~1714年期间在辽阔的亚马孙流域传教,建立了无数传教区村寨。根据1686年制定的“传教区章程”,传教士们组织印第安人进行农业生产和香料采摘活动。由于巴西耶稣会传教团垄断了亚马孙地区香料贸易,损害了当地葡萄牙商人的利益,受到亚马孙地区
“Capitania de São José do Rio Negro领地”首任都督Joaquim de Melo e Póvoas(1757年上任)的猛烈攻击,成为葡萄牙首相庞拜尔侯爵1759年下令驱逐耶稣会传教士的导火线。
葡首相庞拜尔侯爵(Sebastião José de Carvalho, O Marquês de Pombal)认为耶稣会异常强大危及到国家,成为“国中之国”。为维护国王王权和王室政府的权威,他于1759年7月21日勒令从葡萄牙本土及所属殖民地领土上逐出耶稣教团,当时巴西一共有600余名耶稣会传教士。耶稣会被逐出巴西后,其所负责的教育工作改由其他教派掌管,耶稣会的财产大部分落入葡军人与私人手中,一部分被捐赠或拍卖。
附录:
巴西耶稣会传教团主要人物简介
(一) 马诺埃尔•达诺布雷加(1517~1570)
诺布雷加(Manoel da Nóbrega)于1517年10月18日生于葡萄牙北部波尔图市,1570年10月18日逝于葡。他是巴西耶稣会传教团创始人,于1549年3月29日以司铎(Provincial)身份率第一批6人传教士同巴西首任总督Tomé de Sousa一起抵达巴西总督府所在地萨尔瓦多。他1549~1570年担任巴西教会活动领导人,1553~1559年为巴西大主教。
诺关心与保护土著印第安人不被葡萄牙殖民者奴役,建立许多印第安人传教区村寨,皈依印第安人信仰天主教。在法国人占据里约热内卢建立“南极法国”时,他同安奇埃塔一起做分化瓦解同法国人结盟的Tamoios族印第安人的工作,于1563年说服了部份印第安人放弃攻打葡萄牙人,帮助巴西总督赶走了法国人,收复了里约热内卢。他协助创建里约热内卢镇,1553年创建今圣保罗的前身Piratininga,与安奇埃塔一起创建圣保罗学校(Colégio de São Paulo, 1554年1月25日)和圣保罗镇。诺布雷加领导创立不少教会学校,并亲自到一些学校授课,他曾到奥林达的耶稣会学校“Colégio de Pernambuco”传教与讲课。
诺重视考察研究巴西印第安人的习俗与语言,他的《使异教徒皈依天主教对话录》述及了巴西土著人的风土人情。1549年,他还出版了《巴西土地情况》(Informção das Terras do Brasil)。
(二) 何塞•德安奇埃塔(1533~1597)
安奇埃塔(José de Anchieta)于1533年出生在西班牙加那利群岛,1597年6月6日病逝于巴西圣埃斯皮里图领地的Retitiba镇。安于1553年同另外3名耶稣会传教士随巴西第二任总督到巴西后,立即加入巴西耶稣会传教团在圣地区对印第安人的传教工作。他同诺布雷加一起,于1563年争取到Temiminos族印第安人酋长Araribóia的帮助,协助巴西总督军队赶走盘据里约热内卢的法国人。安是Reritiba、Guarapari、Cubatão和圣保罗4镇的创建人,为纪念他,Reritiba改为 “Anchieta”,并将他的冥日6月7日定为全国性纪念日。
安刻苦学习与钻研巴西土著人语言“图皮南巴语“,创立与推广巴西印第安人普通话“奈恩加图语”。他是巴西诗歌与戏剧的启蒙者。他的主要著作有《三千节献给圣母玛利亚的诗》、《巴西沿海地区通用语语法技巧》、《圣洛伦索的节日》(Na Festa de São Lourenço)。
为表彰安奇埃塔坚持同印第安人进行对话,1980年被罗马教皇封为“巴西使徒”(Apóstolo do Brasil)。
(三) 安东尼奥•维埃拉(1608~1697)
维埃拉(Antônio Vieira)于1608年生于葡萄牙里斯本,6岁到巴西,1635年成为耶稣会神父,1653年担任马拉尼昂地区耶稣会教团负责人,1697年逝于巴伊亚。他反对奴役印第安人,同当地葡萄牙殖民者多次发生冲突。他遗留27本著作,主要有《传道集》(Sermões)、《书信集》(Cartas)、《未来的历史》(História do Futuro)。
点击图片即可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