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巴西华人网讯:1936年,巴西社会学家、东方学家吉尔贝托·弗莱雷曾提出“巴西是美洲的中国”这一命题,巴西文化部部长也曾表示“巴西具有强大吸收他国文化的能力,现如今巴西拥有不少方面的东方特色。”
中巴交往的历史渊源可以分为四个历史阶段,最初阶段,是在18世纪中叶这一短暂的时期中,正值中国热席卷欧洲,当时巴西的葡萄牙殖民政府也开始盛行引入中国商品和引进中国文化,在巴葡语词汇中出现了一个新词:chinesice。葡语权威词典Léxico对此所作的解释是按中国人的方式或方法行事。
第二阶段,中国人真正开始抵达巴西的历史要追溯到1812年,当时应葡萄牙皇室招募,有三百多位中国先驱者,远渡重洋从澳门前往巴西当时的首都里约热内卢,其中一大部分是茶农,他们带去了中国传统的种茶和采茶技术,还有一部分参与了圣保罗铁路修建工程。现在在里约TIJUCA区建设的中国亭,就是为了纪念中国茶农而修建的。并从此掀开了中巴人民的交流。
第三阶段,巴西从葡萄牙脱离殖民独立后,因为严重的地广人稀,大量土地无人耕种,农业发展受到阻碍,特别是在废除奴隶贸易以后,巴西更加努力地在全世界范围内吸引移民,在此期间,巴西也曾向中国提出移民邀请,但是由于当时清朝在古巴的劳工纠纷,就放弃了此次向巴西移民的大好良机。“1880年8月1日,中巴两国先是在天津签署了《中国-巴西和好通商航海条约》,又于1909年8月3日双方在北京签订《中国巴西公断条约》,即中巴仲裁条约。才从此掀开了华人移民巴西的热潮。”
第四阶段,1974年8月15日,新中国和巴西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揭开了两国关系史上新的篇章,也对发展中巴国家间的团结与合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子学院进驻巴西,带去了中国的文化。同时中国、巴西都是二十国集团和金砖五国集团中的成员,巴西与中国的来往也更加密切,双方的关系互补性强,民间交往愈加密切。
与中国文化传入欧洲不同,在中国文化向巴西传播过程中,尤其是19世纪中叶之前都主要是以商品为载体的有形文化。换言之,“中国文化传入巴西以有形文化为主,无形文化次之。二者在传入时间上也并非齐头并进,是有形文化在先,无形文化次之。”
中国有形文化的影响
在巴西大大小小的市场中都能够看到中国茶制品的影子,而且中国的丝绸、瓷器等也广泛出现,丝绸和瓷器曾早在巴西的殖民地时期即被引入使用和欣赏,其传播的途径是经由澳门作为中转站传入。不仅如此,已有充分的资料显示,“在18世纪和19世纪初,巴西就已有超乎寻常估计的中国产品,包括各种质地的布品(普通丝绸、南京丝、手帕、被服、衣褂、缎质床单、南京棉布等)、纸画和绢画、扇、女士饰物、漆盒、普通陶器、陶罐、瓷器、傢俬(家具)、艺术品、烟花等。”
以瓷器为例,瓷器不仅是传入巴西最早的中国产品,而且也是进入巴西最多的中国产品。据专家考证,大约在16世纪末,中国瓷器就进入了巴西,当时在巴伊亚、伯南布哥和圣保罗等地都出现了中国瓷器。1827年 11月10日《商业日报》曾发布一则广告,说中国南京和广东的蓝色碗已传到巴西。那时在殖民地社会上层圈子里,使用中国产品已成为一种时尚,“中国瓷器对于显示巴西贵族餐桌上的豪华是不可或缺的。”“而且到18世纪末,由于受到精美绝伦的中国瓷器的刺激,有人开始在里约热内卢生产粗瓷和模仿生产中国漆。”
中国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巴两国关系的迅速回温,现如今巴西市场上近乎所有的玩具,服装鞋帽,家用电器,都烙上了中国制造的标签。而且在工业产品上面,包括软件方面,也打上了“中国制造”的商标。中国无形文化的影响
相对于有形文化,无形文化一般是由社会上的传统思想观念、风俗习惯和传统艺术、工艺等所表现的。
于巴西留学的期间,在一些大型的书店中,我经常能发现一些记载了关于中国思想与文化的经典著作,以及古代先贤的国学著作,诸如论语,孙子兵法,易经、道德经等,可见中国的一些传统思想观念在巴西扎根已深,尤其是易经及风水对巴西人民生活的影响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在巴西,许多家门前都挂着八卦图,易经的葡语译本也在这里广泛传播。风水布局讲究人与环境,研究如何能使二者相融、相宜、相合。巴西的房屋构造正是如此,依山而造、临水搭建,再加上出色的植物环境,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此外,因为台湾和广东移民的大力传播,巴西的家居环境竟都似乎能看出一些中国古宅的味道。
而在饮食方面,中国人首先是以纤维食物为主,而不像西方人以肉食为主,在巴西有不少的素食主义者就是受到了中国的影响,而且中国人习惯聚桌而餐,而餐桌多是圆桌,巴西的一些餐馆中潜移默化下也沿用了此项习俗。而且在巴西的大部分的当地居民对于筷子的用法也有着强烈的兴趣。
不仅如此,中国的风俗习惯也对巴西人民的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在19世纪40年代之前的巴西公众社会中流行的一些习俗,与中国的习俗很相似。这是巴西人对中国文化欣赏的一种情感反映。“法国19世纪重要画家马奈17岁时曾到巴西作过一次旅行。在他发自里约热内卢的一封家信中有这样的描述:巴西妇女一般而言都很美丽,她们的发式是中国式的,在街上行走不戴帽子。她们的服装很轻薄,其习惯与我国(法国)不同。”可见,当时巴西妇女的发式和服饰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中国风俗的影响。同时,轿子的使用也是中国文化在巴西存在的一种表述,这种皇家气质、上层阶级的交通工具在葡萄牙殖民巴西的时代是相当普及的。除此之外,巴西人还斗鸡、放风筝,过节时放烟花进行庆祝,每年的新年,在COPA的海滩上,都有华丽眩目长达一小时之久的烟花表演,令人眼花缭乱。一些巴西人还使用以中国主题装饰的红色枝形大烛台,直到现如今还有许多灯具店在以红色大烛台为高档灯具。 这些独特的中式风俗都让人能察觉到中国文化在巴西遗留的痕迹。
另外,19世纪40年代之前,巴西礼节规则中突出礼仪程序,讲究繁琐隆重,例如“奴隶为糖业主、甘蔗园主和烟草庄园主撑着太阳伞,双亲或主人对奴隶、女人和子女拥有生杀大权”,这些何尝不与中国古代的一些礼节相似。同时,在巴西的审美观中,尤其在对小脚女人不可抗拒的迷恋这方面,与中国长达千年的缠脚习俗不谋而合。而且还有很多巴西人玩中国式纸牌,在市场里面还贩卖中国的麻将。这些刻意模仿中国人行为以及生活习惯的种种,并且很多至今还都保留着的事实都说明,“中国对巴西的影响确实存在”。
巴西药典中的多种药品和药物处方都带有中医方面的特色,在1985年在巴西首都圣保罗成立了巴西中西医学研究协会。而2003年中国医生顾杭沪医生用针灸治好了巴西总统卢拉的肩周炎,更是让巴西人对中医的神奇侧目相看。
在中国的传统艺术表演上面,在近年来一段时间内,中国派出了60多个文艺、体育和教育、学术团组访问巴西,中国的京剧昆曲、高难度杂技、这些中国特有的文化表演形式让巴西艺人们跃跃欲试,想要学习。
由此可见,中国的无形文化早已经潜移默化的对巴西人民的日常生活中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中国与巴西的情缘难以割舍。
中国文化在巴西广泛传播的原因
中国与巴西在地域上相隔万里,基础民情和人种上也千差万别,中国文化为何会在巴西落地生根呢,不同于历朝中国与周边藩属国的传播原因,中国文化在巴西广泛传播是双方的一些独特原因造成的。
巴西方面的原因
最初巴西刚刚从葡萄牙独立出来的时候,由于和阿根廷爆发“乌拉圭之战”失败,国内人口骤减,所以向全世界寻求移民,这时候大量移民涌入巴西,巴西进行了几乎全民族的大融合的实验。如今,各族人民都和谐的生活在一起。
同时早先大量的葡萄牙殖民者和当地的黑人妇女产下后代,这些后人既有欧洲人的独特骑士精神和荣誉感,也有当地黑人的野性,和狂放不羁。巴西词汇中有个词能恰当地形容他们性格,摇摆,就是那种桑巴舞蹈中的摇摆,表现出他们性格上的潇洒惬意,自由不羁。巴西人民这种热情奔放的性格,使他们对于外来文化和商品不排斥。
同时,政府倡导并奉行的 “实用主义”使其不依靠某一国家与所有国家友好并承认第三世界国家存在性,而“多边主义”则是呼吁世界上多个国家一起平等、友好合作协商解决一切问题和纷争。政府倡导的这两项原则一方面促进了巴西与其他国家的交流,另一方面,对于巴西各族人民造成了很深的影响,使他们在思想上更易于接受外来文化。
最后,政府在经历了六十、七十 年代的“经济奇迹”后,急需大量的外来人口来满足内部经济的发展需求,因此也并不多设置什么移民“壁垒”。他们愿意接纳任何愿意帮助巴西,以及有意在巴西发展的移民。
巴西人民的性格特征、政府采取的国家战略政策、巴西现况急需移民建设,这些都为中国文化在巴西的广泛传播创造了条件。
中国方面的原因
历史上的中国,文化、经济、科技方面都曾遥遥领先于整个世界长达数千年之久,所以当时的巴西民众对于中国的文化是持好奇、模仿、崇敬的态度,“于15世纪葡萄牙‘发现’巴西之后,整体上流社会均是以东方习俗,东方丝绸为风尚,直到18世纪中叶之后,当时的政府严厉不可与中国私自交换物品,极力学习西方社会,中国风才终止”。
而在新中国建立后,巴西军统政府主张多边主义和普遍拿来主义,中国的文化科技方面也不断对巴西造成冲击,随着中国移民的不断迁入,新中国一些特有的社会习俗同时也带到巴西社会中来,巴西民众对于中国特色风尚普遍抱有浓郁的兴趣,并不像当时的西方社会视新中国如“洪水猛兽”,得以使中国文化继续在巴西生根发芽。
随着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日益强大,和国力的不断提升,巴西政府也不得不审视这个“同阶段战友”,中国是东方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而巴西是西方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经济互补性很强,同时在20国集团,和金砖五国中,两国都是其中的参与者。而且澳门作为中巴之间的桥梁也对于中巴两国不断升温的友谊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在澳门的总督历史上也曾经出现过两位巴西总督。这些不但促进了中巴政治、经济的交流,还加强了两国之间文化的交流,使得中国文化在巴西更为广泛地传播。
综上,中国文化渗透入巴西社会生活可以说具有选择必然性,既不是像霸权国家那样的强力渗透,也不是像过去海洋霸主那样的殖民渗透,而是真正凭借国力,双方不断升温的友谊而进行的软实力渗透,是巴西民众对于中国文化的主动接受,而不是被动迫于采纳。这一切都将在未来社会的巴西人民日常生活中体现的更加明显。
中国文化对于巴西人民的影响由来已久,从15世纪中旬澳门就已经成为中巴之间交流的桥梁,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在巴西人民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大到为人处世哲学,国家科技发展,小到服装鞋帽电器,饮食文化近乎从上到下,从思想上到生活习惯中,由内而外,巴西人民都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直到如今巴西人民日常生活中还遗留着不少中国的古代习俗。
巴西是个人口众多,民族宗教掺杂的国家,且巴西人民热奔放,思想开放,行为中实用性强。对于任何国家都是持有一种同等对待的看法,自然而然会吸收中国的优秀文化。而中国在长达数个世纪时间都曾领先于世界潮流,神秘的古老东方文化自然受到西方社会追捧。而且大量中国移民已经移居巴西,将中国文化在遥远的异乡巴西传播。
随着新世纪的中国与巴西同时成为金砖五国集团成员国,G20成员首脑国,二者面临新时代的挑战。双方高层不断互访加强沟通,交流会愈加频繁,未来两国的关系将会更加密切,相信未来中国对于巴西的影响将会进一步扩大,中国文化亦将对巴西人民的生活产生更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