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20岁姑娘跟着博主刷酸致“烂脸”,医生紧急提醒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中国新闻 / 正文

12.30+网站+顶部+红__2025-02-16+11_38_54.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20岁姑娘跟着博主刷酸致“烂脸”,医生紧急提醒

转载 julia2021/12/16 13:44:15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澎湃新闻 666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哎,医生,救救我的脸。”近日,杭州20多岁女孩小王满脸红肿到浙江省人民医院皮肤科就诊。

该科室一年接诊刷酸不当导致不同程度接触性皮炎的患者近百例,以90后、00后为主。



小王告诉医生,自己听了某“美妆博主”推荐,网购30%高浓度果酸,在家跟着网上某美妆博主的视频自行刷酸,结果脸上灼热泛红、结痂、红肿,没法见人了。

小王说,30%的高浓度果酸刚上脸就感到灼热感,随后满脸泛红,脸颊红肿发白。次日,脸上开始结痂。自觉问题比较严重,小王赶紧就医。

“这是刷酸刺激导致的‘接触性皮炎’,30%的果酸已经达到医用刷酸的浓度了,有较强的剥脱性、腐蚀性和刺激性,导致了小王的面部泛红、结痂。治疗后虽然会改善,但仍然有留下色素沉着和皮肤敏感的风险。”浙江省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陶小华表示。

陶小华介绍,所谓的“刷酸”是一种化学换肤术,又称化学剥脱术,是将化学制剂涂在皮肤表面,导致皮肤可控的损伤后促进新的皮肤再生。化学制剂的种类、浓度、在皮肤上的停留时间,都可影响换肤的深度。依据化学换肤的作用深度不同,可以分为浅层换肤、中层换肤、深层换肤。换肤作用的深度越深,效果也越明显,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也更大。


“像痤疮、闭口粉刺等问题,可以适当的使用酸类。但‘涂酸’和‘刷酸’并不是一个概念。今年食品药品监督总局专门发文科普,使用含酸类成分的护肤品称为涂酸,在家可以适度涂酸;医用浓度的酸,如20%以上的果酸、30%的水杨酸算刷酸,刷酸属医疗行为,须在医院进行。”陶小华说,在医疗机构进行“刷酸”治疗时,专业人员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浓度和方案,并可科学观察和判断治疗中的皮肤的反应进程,在必要时给予干预或适时终止,“像小王这样,自己在家使用高浓度医用酸产品,是绝对不建议的”。




本期编辑 周玉华

已有0人点赞

微信图片_20241022131843.jpg

点击图片即可了解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专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