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据巴西媒体报道,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与其合作机构最近发布的报告显示,2021年至2023年间,巴西国内约有840万人面临饥饿问题。同时,报告还指出,在这段时期,约有3970万巴西人处于食品不安全状态,其中1430万人的状况尤为严重。
这份报告是由联合国五大机构——FAO、国际农发基金会(FIDA)、世界粮食计划署(WFP)、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联合发布的《2023年全球食品安全与营养状况报告》。报告的正式发布仪式今日在里约热内卢举行,并作为巴西在G20会议中的主要项目之一——全球反饥饿和贫困联盟的重要组成部分。
报告中,饥饿被定义为慢性营养不良。与上一年度(2020-2022年)相比,巴西在减少饥饿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具体来说,2022年巴西有1010万人处于营养不良状态,而到了2023年,面临食品不安全的总人数降至7030万,这一数字在2014至2016年间曾高达2720万。
从全球视角来看,FAO的报告显示,疫情后三年,全球饥饿人口数量几乎保持不变。预计2023年全球约有7.13亿至7.57亿人面临饥饿问题,这意味着每11人中就有1人受到影响。同时,全球食品不安全(包括中度和重度)的人口比例高达28.9%。
在具体国家数据方面,FAO报告显示,巴西的营养不良率为3.9%,而食品不安全比例则高达18.4%。这些数据揭示了巴西在食品安全方面仍面临的严峻挑战。
除了FAO之外,这份报告还由国际农发基金会(FIDA)、世界粮食计划署(WFP)、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共同编制,体现了多国机构在应对全球食品安全问题上的合作与努力。
然而,报告也指出,在距离2030年联合国消除饥饿目标仅剩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全球在消除饥饿方面的进展却十分缓慢。报告强调,全球所有地区的FAO主要监测饥饿指标仍高于疫情前水平,这无疑给全球反饥饿行动敲响了警钟。
报告进一步指出:“非洲的营养不良率明显上升,而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虽然正在取得一些进展,但亚洲地区却保持停滞不前。”这种地区间的差异使得全球反饥饿行动更加复杂和紧迫。
此外,报告还强调了食品安全和营养方面的进展停滞以及健康饮食的经济可及性进展不均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实现全球零饥饿目标的可能性。
报告还揭示了全球范围内的饥饿问题与社会不平等之间的密切联系。在低收入国家,最大比例的人口无法负担健康饮食的费用,这一比例高达71.5%;而在高收入国家,这一比例仅为6.3%。这种巨大的差距进一步凸显了全球反饥饿行动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今年的报告特别关注了对抗饥饿行动的融资机制问题。报告指出,食品安全和营养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仅占发展援助总流量的不到四分之一。在2017至2021年间,这些资金总计约760亿美元,但其中只有34%被用于解决食品不安全和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